8月21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乌兰巴托8月21日电(记者霍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21日在乌兰巴托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昀祥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日程安排和特点等。中国驻蒙使馆文化参赞李薇、乌兰巴托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孟和巴亚尔及中蒙两国媒体记者百余人与会。
韩昀祥介绍说,为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传统友谊,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乌兰巴托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蒙古国政府直属文化艺术局、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将于2019年9月2日至6日在乌兰巴托市举办。
韩昀祥表示,本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图书出版、影视剧交流、蒙医义诊、旅游推介、体育联谊等活动,如《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新中国70年》《中国刺绣艺术品展》《蒙古马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展示,“纳荷芽”少儿图书展和中国文学精品读者见面会以及赠书活动,中国图书阅览室挂牌仪式等活动。此外还举办旅游推介、蒙医专家义诊、体育交流、职业教育交流等人文领域活动。
中国内蒙古民族与电影译制中心主任齐双宝介绍了影视剧交流活动内容。一是举办中国电影周,包括首映式和电影展映活动。期间将展映《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影》《南极之恋》《狼图腾》《闪光少女》《28岁未成年》《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母亲的肖像》等10部影片,都是新近上映且票房较高影片。电影周将上述影片译制成蒙古语进行展映,让蒙古国观众多角度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民俗风情。
新闻发布会上,韩昀祥主任总结了本次系列文化活动的特点:围绕主题、歌颂友谊、促进交流合作。一是紧紧围绕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这个主题。中蒙两国有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天然纽带。中蒙是山水相连,共同发展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举办纪念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就是要把中蒙友好交流合作的记忆、两国人民的友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中蒙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为深化发展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歌颂中蒙两国传统友谊。文化桥梁发挥着增进了解友谊、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蒙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友谊》,《万里茶道》,展示了中国两国传统友谊;《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情满丝路》杂技武术专场演出等活动,凝聚着我们对中蒙友好的深厚情谊,对蒙古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三是促进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是中蒙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系列活动立足于中蒙睦邻友好大局,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具体活动项目,体现了人文领域的紧密合作和深度互动,必将拓展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
新闻发布会期间,主办方向与会媒体记者发放了介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最新情况的《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手册》(蒙文版)宣传材料,让蒙古国记者了解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权威信息,有利于蒙古媒体准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新闻。
8月21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乌兰巴托8月21日电(记者霍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21日在乌兰巴托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昀祥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日程安排和特点等。中国驻蒙使馆文化参赞李薇、乌兰巴托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孟和巴亚尔及中蒙两国媒体记者百余人与会。
韩昀祥介绍说,为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传统友谊,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乌兰巴托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蒙古国政府直属文化艺术局、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将于2019年9月2日至6日在乌兰巴托市举办。
韩昀祥表示,本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图书出版、影视剧交流、蒙医义诊、旅游推介、体育联谊等活动,如《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新中国70年》《中国刺绣艺术品展》《蒙古马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展示,“纳荷芽”少儿图书展和中国文学精品读者见面会以及赠书活动,中国图书阅览室挂牌仪式等活动。此外还举办旅游推介、蒙医专家义诊、体育交流、职业教育交流等人文领域活动。
中国内蒙古民族与电影译制中心主任齐双宝介绍了影视剧交流活动内容。一是举办中国电影周,包括首映式和电影展映活动。期间将展映《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影》《南极之恋》《狼图腾》《闪光少女》《28岁未成年》《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母亲的肖像》等10部影片,都是新近上映且票房较高影片。电影周将上述影片译制成蒙古语进行展映,让蒙古国观众多角度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民俗风情。
新闻发布会上,韩昀祥主任总结了本次系列文化活动的特点:围绕主题、歌颂友谊、促进交流合作。一是紧紧围绕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这个主题。中蒙两国有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天然纽带。中蒙是山水相连,共同发展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举办纪念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就是要把中蒙友好交流合作的记忆、两国人民的友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中蒙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为深化发展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歌颂中蒙两国传统友谊。文化桥梁发挥着增进了解友谊、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蒙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友谊》,《万里茶道》,展示了中国两国传统友谊;《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情满丝路》杂技武术专场演出等活动,凝聚着我们对中蒙友好的深厚情谊,对蒙古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三是促进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是中蒙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系列活动立足于中蒙睦邻友好大局,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具体活动项目,体现了人文领域的紧密合作和深度互动,必将拓展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
新闻发布会期间,主办方向与会媒体记者发放了介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最新情况的《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手册》(蒙文版)宣传材料,让蒙古国记者了解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权威信息,有利于蒙古媒体准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新闻。
8月21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昀祥接受媒体采访。
人民网乌兰巴托8月21日电(记者霍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21日在乌兰巴托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昀祥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日程安排和特点等。中国驻蒙使馆文化参赞李薇、乌兰巴托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孟和巴亚尔及中蒙两国媒体记者百余人与会。
韩昀祥介绍说,为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传统友谊,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乌兰巴托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蒙古国政府直属文化艺术局、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将于2019年9月2日至6日在乌兰巴托市举办。
韩昀祥表示,本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图书出版、影视剧交流、蒙医义诊、旅游推介、体育联谊等活动,如《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新中国70年》《中国刺绣艺术品展》《蒙古马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展示,“纳荷芽”少儿图书展和中国文学精品读者见面会以及赠书活动,中国图书阅览室挂牌仪式等活动。此外还举办旅游推介、蒙医专家义诊、体育交流、职业教育交流等人文领域活动。
中国内蒙古民族与电影译制中心主任齐双宝介绍了影视剧交流活动内容。一是举办中国电影周,包括首映式和电影展映活动。期间将展映《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影》《南极之恋》《狼图腾》《闪光少女》《28岁未成年》《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母亲的肖像》等10部影片,都是新近上映且票房较高影片。电影周将上述影片译制成蒙古语进行展映,让蒙古国观众多角度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民俗风情。
新闻发布会上,韩昀祥主任总结了本次系列文化活动的特点:围绕主题、歌颂友谊、促进交流合作。一是紧紧围绕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这个主题。中蒙两国有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天然纽带。中蒙是山水相连,共同发展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举办纪念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就是要把中蒙友好交流合作的记忆、两国人民的友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中蒙关系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为深化发展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歌颂中蒙两国传统友谊。文化桥梁发挥着增进了解友谊、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蒙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友谊》,《万里茶道》,展示了中国两国传统友谊;《友谊的彩虹》文艺晚会、《情满丝路》杂技武术专场演出等活动,凝聚着我们对中蒙友好的深厚情谊,对蒙古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三是促进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是中蒙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系列活动立足于中蒙睦邻友好大局,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具体活动项目,体现了人文领域的紧密合作和深度互动,必将拓展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
新闻发布会期间,主办方向与会媒体记者发放了介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最新情况的《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手册》(蒙文版)宣传材料,让蒙古国记者了解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权威信息,有利于蒙古媒体准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新闻。
“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乌兰巴托举行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