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卷
韩滉(唐)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唐代画家韩滉擅绘人物和走兽,尤以画牛著称,与同时代擅画马的韩干并称“牛马二韩”。《五牛图》是韩滉迄今存世的唯一作品,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也是少数几件唐代绘画作品真迹之一。
《五牛图》展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杰出水平。画中五牛一字排开,列为一行,似从远方走来,缓行在田垄之上。五牛状貌不一,姿态各异,一缓步前行,一回首顾盼,一端立不动,一翘首前仰,一俯首吃草,颇具动感。尤以中间一牛最为特别,画家选取独特的正面视角刻画,造型能力高超。这五牛并非一群,只是五个不同种类,画家将其高度概括,使每一类型都集中精华加以展现,这类似于现在常说的“艺术典型”。全卷除一丛荆棘外,无其他衬景,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因而每一牛皆可独立成图,又首尾连贯,前呼后应,整体统一。
在表现技法上,韩滉用简洁流畅、粗壮有力、具有质感的线条,描摹五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并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细看牛头部与口鼻处,根根细毛生动入微。“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眼神、眼眶乃至睫毛等细节的刻画自然、精准,每头牛目光炯炯、神情鲜明、独具个性,由此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观看过程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性格、有情感,“内心世界”也各不相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是温顺倔强、浑厚朴实性格的象征。
以牛入画一直是中国古代绘画传统题材,体现了农业大国以农为本的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因而在鼓励农耕的时代,这幅画有着特殊含义。
由于画艺高超,又熟悉牛的生活习性,韩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引得后世鉴藏大家纷纷题记。20世纪50年代,此卷在香港露面,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购回,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历尽颠簸的名画回归祖国,经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修复后,重现生机。
韩滉《五牛图》:现存最早纸上的动物画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