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国

CULTURE POWER

  

  王冠丽在《珍珠衫》中的剧照。

  

  叶少兰在《西厢记》中的剧照。

  

  “把巅峰状态完整留下来”

  今年3月的一天,戏迷郑林生在习惯性地把电视调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时,立刻感到眼前一亮,京剧大师叶少兰版的《西厢记》他看过多次,但这次的《西厢记》唱腔之优美、服装之艳丽、舞台之华美、表情之清晰,都是前所未见的。郑林生和老伴儿津津有味地看到结束。

  据央视统计,那一期节目全国有超过500万观众收看。而观众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部在电视上播出的《西厢记》,叶少兰等京剧表演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的段落仅一个表情就反复录了20遍。叶少兰说:“‘像音像’就要这么做,它不像演出,我们演一遍或者普通的实况录像录一遍就可以了,‘像音像’必须要留得下、传得出,要对京剧艺术的历史和继承弘扬负责。高标准、严要求,永远是‘像音像’工程的主题。”

  所谓戏曲“像音像”工程是指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剧目,采取先在舞台取像、后在录音室看像录音、再由演员本人为自己的录音配像的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加工,留下最完美的艺术记录。

  强大的演员班底、先进的录制设备、严格的艺术标准使戏曲“像音像”工程堪称是中国当代戏曲界一次最高水平的集结。据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介绍,首批参与“像音像”工程的演员102位,基本都是从60岁以下的文华表演奖和梅花奖获得者中优中选优遴选出来的;首批入选剧目127部,全部是名家的代表作。叶少兰说,之所以规定60岁以下,是因为有些演员已经快到了演出的“临界点”,再不抓紧时间录制,演员就要过了演艺生涯的最高峰。而“像音像”就是要把演员的巅峰状态保留下来,把最美的唱腔、表演、服装、舞美等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为了保证进度,目前文化部在天津和北京建立了两个摄制基地,上海基地正在积极筹建中。截至目前,天津基地已经录制了53部剧目,其中含8部评剧,在央视播出了38部。

  “京剧之所以是国粹,第一是讲究”

  录制“像音像”所遇到的挑战之多,令习惯了剧场演出的演员们大感意外。就拿化妆来说,在剧场演出,化妆通常很浓,色彩也要严格按照传统力求准确。但用摄像机录制时,参演者们发现如果按剧场演出,画出来的妆颜色太重、太夸张、不自然。灯光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有的服装在灯光之下颜色发生变化,白蟒变成灰蟒,红蟒变成紫蟒;有的旦角头上的凤冠很大,在灯光之下,演员脸上全是阴影……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剧场演出时所没遇到的。

  严苛的录制过程使众多参演者由衷感叹“再熟的戏也有改进提高的空间”。王冠丽是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珍珠衫》是白派的看家戏,王冠丽至少演过150场,但就是这部“熟得不能再熟了”的剧目,前前后后录制了半年多。王冠丽说:“这次录制‘像音像’,我们发现自己创的唱腔与小白玉霜原来的唱腔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可见这么熟的戏同样也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唱腔,认真排戏。在我们终于摸索出方法时又发现录的音并不满意,不能代表目前的水平。当时一直反复录音,身体吃不消了,明显气息不足,结果又重新补录音。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要在演员身体好、精力充沛的时候录音,特别是重点唱腔更要精益求精,否则欲速则不达。”

  重庆市京剧团团长张军强自认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但他说通过录制“像音像”,自己对“完美”二字的定义要更新了。每件乐器都是单轨录制出来的,每一个演员的录音也是单轨录制,有一点瑕疵都能听出来。不像以往录音都是混录,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而且演员无论是唱腔还是道白,慢一点或者快一点都不行,必须严丝合缝。每一天的录制不管是录音还是录像,录制中心的艺术总监都是全程紧盯,一个音一个动作没做好不够完美都会被叫停,反复录制,直到呈现出最好的结果才能过。

  叶少兰说:“京剧是综合艺术,不是说我们把身段唱念录好了,把技巧录好了就行,方方面面都要合乎这出戏的要求和标准,要把京剧每一个方面的精华和标准都反映出来,绝不能马马虎虎。京剧被称为国粹,国粹的第一体现就是讲究,处处讲究。‘像音像’必须做到讲究。比如每一个行的基本功和表现形式连脚步都不一样,穿蟒的这么走,穿靴子的那么走,都分得很清楚的。小时候我们在戏校光练走脚步走一年半。‘像音像’特别注意这个标准,不能凑合着录下来就完了,那样没价值。”

  用经典迎接戏曲的春天

  把教科书一般的经典之作留给世人,使京剧等中华传统戏曲的精华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是戏曲“像音像”的宗旨。

  “为什么戏曲要搞‘像音像’?”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刘连群认为,这跟戏曲本身综合艺术的特点和传承方式有关。戏曲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动态传承。要靠老师口传心授,但是口传心授又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一代人不可能把上一代人所有的艺术,包括精密的处理、精妙的神韵,各个方面百分之百完整无缺地传下来,这是不可能的。条件不同,理解不同,感悟不同,传承的过程就是流失的过程。在这个时候能不能忠实全面完整地把前辈大师的表演,鲜活地立体地再现出来就非常重要了。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只有唱片和录音,电影也只收录了部分艺术家的身影。现在技术条件具备了,我们当然要抓紧时间完整记录下来。”

  在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看来,中国戏曲学院是戏曲“像音像”工程最大的受益者。他说,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最高学府,“音配像”工程和“像音像”工程的成果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定会深刻地影响戏曲人才培养的基本走向、基本配置和基本定位。“用经典来培育青年人的成长,用现代的经典决定青年人未来的形象、面貌,这可能就是‘像音像’工程人才培养特殊的价值。”巴图说。

  今年春节期间,石家庄市京剧团去邢台农村演出。漫天大雪,寒气逼人,但台下的观众说,我们刚在电视上看了你们的“像音像”,还想看看现场,看看一样不一样。一席话听得副团长赵玉华心里暖暖的,因为“像音像”版《勘玉钏》是由她主演的。台下的观众热情高涨,聚精会神地观看,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台上的演员也深受鼓舞,台上台下如火的热情融化了满天飞舞的雪花。

  赵玉华说,“像音像”版《勘玉钏》在央视播出后,她的手机微信短信就不断,各方的赞扬和鼓励令她心更热了,更有信心了。她说:“有国家鼓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优惠政策,有这么好的戏迷观众厚爱,有这么好的领导专家支持,相信在全国兄弟院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京剧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崭新的春天。”

浏览量:881010

戏曲精品这样炼成

  • 金牌艺术家——范迪安全球推荐

    范迪安,1955年9月出生,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加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199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6年3月兼任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201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37 2022-01-18
  • 金牌艺术家—— 范曾全球推荐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27 2022-01-12
  • 金牌艺术家——于文江全球推荐

    于文江,中国著名人物画家,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法国鲁拉德骑士团成员,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19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