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副部长出席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19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美丽中国”文化旅游之夜活动。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观光厅长官田端浩以及日本旅游业协会、研学旅游商、教育旅行协会、旅游院校代表和中资文化旅游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出席活动。
李金早副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日互为重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日旅游交流对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互信,夯实两国间的民意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两国相关机构以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为契机,创造更加便利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两国青少年研学旅游互访,加强中日文化和旅游交流平衡发展。以北京举办冬奥会,东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开展冰雪旅游交流,促进体育旅游合作发展。李金早副部长还介绍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一年多来,中国文化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并诚邀更多的日本游客到访中国。
程永华大使致辞说,中国政府将积极为两国旅游交流合作和人员互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希望双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业界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为扩大双向人员往来规模,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田端浩致辞称,中国文化底蕴深厚,风光秀丽壮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众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令日本人民向往。中国旅游的新发展、新变化更令世人瞩目。日方希望与中方共同努力,积极促进更多中日青少年交流互访,尽早实现中日两国双向人员交流1500万的目标,在平衡发展中促进两国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活动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与会各界嘉宾还共同观看“美丽中国”文化和旅游宣传片并欣赏了中日青少年合唱表演。
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美丽中国”文化旅游之夜活动举办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