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人爱上法国图书 法媒:中国已成为法国图书版权第一购买者
法媒称,正是在长江流过的武汉市,首届“龚古尔文学奖中国评选”在2018年冬日的一天于这里举行。看到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们在宽敞的大学阶梯教室中讨论法国文学,实在是让人开心。人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经典著作的热爱。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月5日报道称,首届“龚古尔文学奖中国评选”最终获奖作品是达维德·迪奥普的《灵魂兄弟》。此书此前还获得了“龚古尔中学生奖”。
报道称,大约同时,第十届傅雷翻译出版奖也在北京揭晓。旨在促进中国法语著作传播的该奖项以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命名。
中国是否会是法国图书出版新的乐土?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安黛宁说:“5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图书版权的第一大购买者。2017年相关合同签订数量超过2100个。”这其中,约60%的图书是面向年轻读者的。《巴巴爸爸》或者著名哲学家奥斯卡·布勒尼菲耶写给儿童的哲理著作的销量都可以超过百万。
报道指出,十年前,中国家长们尤其感兴趣的是和教学密切相关、直接涉及教育的东西。如今,他们认识到,一个良好发育的头脑要比填满知识的头脑更为重要。他们由此也关注诗歌或者散文。其次关注的是连环画和绘本故事。然后是人文和社会科学以及文学。
法国当代小说约占每年中法图书版权合同总量的8%到10%。安黛宁指出:“一切历史小说或者触及社会问题的著作都让中国人感兴趣。相反,法国的侦探小说却无人问津。”获奖的文学作品特别受到中国读者青睐,尤其是龚古尔文学奖以及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的获奖作品。
报道认为,对中国人而言,法国文学首先意味着古典文学。武汉大学法文系教授、中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杜青钢表示:“对中国人而言,法国依然是出类拔萃的文学国度。对我们的大众和作家都是如此,比如我们的作家受到杜拉斯或者加缪的影响很大。”
但这样的乐观看法,同翻译过几十部法语著作的译者胡小跃的感觉有差别。胡小跃表示:“我们越来越难为当代法国小说找到中国读者。英美文学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就法国文学作品而言,故事通常比较薄弱,概念和自我分析很多。”
法媒:中国已成为法国图书版权第一购买者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