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吕立新:如何把握艺术品投资的最佳时机?
周春芽1997年作《茶花》70×60cm
2012年6月,我在看过嘉德四季拍卖会“夏拍”的预展之后,我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可以多准备些钱买画了。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让大家买画呢?因为,我觉得此时已经到了普通投资者买画的最佳时机了。
果然,正如预测的那样,在两天后进行的拍卖会上,很多作品的成交价格仅仅相当于一两年前同类作品价格的二分之一,有些甚至还要更低些。事后许多没有到场参加竞买的人纷纷直呼后悔,表示没想到会在这个时间段出现了这样一个价格低谷;而买到画的人则兴高采烈,因为作品既精彩又便宜,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
那么,我是凭什么预测出这场拍卖会的价格会比较低呢?
从2011年秋季开始,受到大的经济形势影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低。交易额下降,拍卖结款困难,整个行业出现了低迷的态势。持续进入到2012年春季,艺术品市场继续下滑,拍卖业绩大面积缩水,许多拍卖公司不得不推迟或取消了春拍,全行业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气候下,新兴起的艺术基金陷入了困境,近几年来一直呼风唤雨生抢豪夺的大宗金融资本也纷纷撤离。市场不热,机构投资受挫,但这却恰恰给传统收藏家和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机会。2011年秋,许多收藏家倾囊而出,在拍场上尽情地选购自己中意的作品。然而,他们的钱毕竟是有限的,在经过了2011年秋和2012年春两季的拍卖后,他们的钱基本上花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市场不好,资金周转缓慢,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处在了资金紧张的状态,而且原来一些跟风的购买者也不敢贸然进入,所以,穿插在各大公司春拍之间的这场四季“夏拍”注定会成为价格洼地。原因并不复杂,稍稍用心就能分析出所以然,关键是看你用心没用心。天下哪有不用心就能赚到的钱?
记得几年前,我曾到一位画家家里做客,见他家墙上挂着好多幅前辈大师的作品,有李可染先生的《爱晚亭》、潘天寿先生的《山花》等等,都很珍贵。当时我开玩笑地说:“看来老兄最近没少挣钱,这批画价值不菲呀!”这位画家很得意地回答我:“你可说错了,这批画可没花多少钱,买的时候很便宜。”原来,这些画是他在2003年春天“非典”过后举办的第一场拍卖会上买的。2003年春天,从广东传入北京的“非典”疫情,给整个北京的秩序带来了混乱,中小学全面停课,高校隔离,企业停产,人们处在高度恐慌之中。这场瘟疫一直持续到7月份结束,人们的生活才逐步恢复到正常。这一年原本在四五月份进行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大多都推迟到了夏天才开始举办,但那时人们似乎还处在劫后余生的惊魂未定之中,很少有人把心思放在艺术品上,所以这一年的“春拍”作品价格都非常低。这位画家就是利用了这个时机,以很低的价格收藏了这批大师佳作。没多久,也就是几个月之后,到了2003年秋天,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面爆发的“井喷”阶段,中国书画的价格攀升尤快。这位画家买到的那些画若是放在秋天去买,不知要多花几倍的价钱?!
艺术品市场瞬息万变,在整个投资收藏过程中,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这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有时候往往同一幅作品相差时间不长价格就会相差很多。如果一幅作品差个十万二十万,那么,十幅作品累积起来相差的钱数就相当可观了,久而久之,选对时机买低点和选错时机买高点所带来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中国书画市场一直呈现波浪发展的态势,每当市场持续过热时,便会出现短暂的下滑或是调整,凡是遇到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其实就是到了买画的大好时机,逢低买入是永远的准则。但问题是,在市场调整期,你手上的资金也可能与大家的情况完全相同,一样的紧张,那该怎么办?这就要求你要有狼一般敏锐的嗅觉,狼一般行动的速度,快速整合资金扑向市场。从2011年秋天开始的艺术品市场新一轮的调整到现在还没触底,许多作品的价格还在继续向低,在这个时候,只要你买到了,不用交易,就等于你已经先赚到了。市场低谷期就是我们藏购的最佳时机。
在艺术品市场中,除了上面我们说的早已成型的传统艺术品门类之外,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崛起的新兴艺术品门类,比如当代陶艺、影像艺术、装置艺术,等等,近几年甚至连白酒、红酒、普洱茶也都进入到了艺术品拍卖殿堂。那么,对于这些新兴的艺术品门类来说什么时候是投资的最佳时机呢?
总体上讲,这类投资比传统类别的艺术品投资更需要把握机会,若是时机把握得好,很可能会给你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但问题是这个时机把握起来有些难度:投资晚了,价格已经上涨,则失去了价格优势;若投资太早,市场长时间冷淡,没人应和,不仅会积压下大量资金,而且还可能不等你坚持到收益期,便会耗尽财力,倒在途中,只能成为后来者的铺路石。所以,掌握好这个度做到恰到好处非常重要。以我的体会,新兴艺术品投资选在市场未热将热时最为适宜。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市场的未热将热呢?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能凭借自己对市场的感觉和理解。2005年以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大量资金涌入了进来,传统的艺术品门类整体暴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时我就预测到肯定会有一个新的艺术品门类出现,来满足大量资金购买的需求。这个门类应该具有资源丰富、后市强劲、受众广泛、吸金力强的特点。那么这个新兴的艺术品门类将会是什么?经过分析后,我认为它将是已经显露出苗头的中国当代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完全具备了在艺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于是,在我的建议下,身边的一些朋友开始在画廊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了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等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艺术家作品。果然,时间不长,到了2006年秋季,在北京保利举办的拍卖会上,第一次设立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公开亮相。此前一些零星的当代艺术作品一直是含在“中国油画专场”中参与拍卖的。以这场拍卖为标志,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品市场上以一个独立的门类正式登堂入室了,并且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疯狂暴涨的阶段。从2005年到 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指数增长了500%,令人瞠目。我推荐朋友们买的罗中立、周春芽等人的油画作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价格翻了十几倍,这些买画的朋友成了当年艺术品市场的最大的受益者。事后许多人向我讨教,询问我是如何敢于冒着风险让朋友把钱投向当时尚不明朗的当代艺术的,我总结了两个词:头脑和勇气。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就要用心去分析市场,当你觉得这个门类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大足够强之后,它也就离在市场上全面爆发的时间不远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提前下手,抢得先机;如果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暂时的,那就先不要急于下手,还要再用心观望一段时间。目前,在我们身边貌似红火的艺术品门类不少,但实际上有些影响是被人为夸大了的,它们都还未到真正能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形成气候的时候,比如说西方大师的经典油画、俄罗斯油画、美国当代艺术作品、日本当代艺术作品、版画、影像艺术、装置艺术、数码艺术,等等。
用心体会,什么是市场的未热将热。
吕立新:如何把握艺术品投资的最佳时机?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