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洛南县委宣传部、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洛南县社会各界文化团体协办的己亥年谷雨祭祀仓颉大典活动,于4月20日谷雨节当天在洛南县仓颉园举办。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王晓强 杨开让) 由中共洛南县委宣传部、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洛南县社会各界文化团体协办的己亥年谷雨祭祀仓颉大典活动,于4月20日谷雨节当天在洛南县仓颉园举办。
洛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被誉为“汉字故里”。 4月20上午9时,伴随着震天的鼓号和悠扬的音乐, 洛南县仓圣大殿门前广场,人头攒动、香烟袅袅。身着汉服、列队整齐的仪仗队员们神情庄重、手执旗帜、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殿前广场。古典乐舞表演,敬献五谷、花篮、牲畜祭品和28字花馍之后,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社会嘉宾依次向汉字始祖仓颉虔诚上香、祭酒,以缅怀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
据史料记载:“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如今在洛南县保安镇玄扈山的山崖之上,仓颉所造28字遗迹尚存。
洛南人民为了纪念造字始祖,传承民族文明,便在每年谷雨之时,举行祭祀活动。当天的活动现场,无论是小朋友表演的古典乐舞,还是老艺人演奏的唢呐曲牌不仅为祭祀活动营造了及其浓厚的古典祭拜氛围,更是极大地活跃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鼓舞人心启迪后人。
洛南县通过举办谷雨祭祀仓颉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护和传承洛南县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仓颉传说”和“谷雨祭祀仓颉仪式”项目,进一步弘扬仓颉造字首创精神、传承保护优秀文化遗产,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繁荣发展洛南文化事业,打造洛南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洛南文旅产业走上新台阶、迈入新境界、实现新跨越,促进区域经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陕西洛南县举办谷雨祭祀仓颉大典
-
金牌艺术家——范迪安全球推荐
-
金牌艺术家——李进茂全球推荐
李进茂,1943生,斋号:三江养心斋,字号河源孺子,青海西宁人。毕业于青海农林学校设计系,1964年元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入党。曾在解放軍3405工厂,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青年報、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報》历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等职,获全国记协三十年资深新闻工作者。2003年12月26退休。退休后继须发挥余热进行美木、摄影创作。现为中国艺术名家推荐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青海美协早期会员,曾担任青海摄影家协会理事,青海新闻协会常务理事,青海新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直机关书画摄影协会理事等。国家特级美术师,国家高级摄影师。现任人民日报书画家联谊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红色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会委员,中国艺术院院士(学院派艺术家),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艺术博士学位,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教育联盟客座教授,英国牛津艺术 学院中国画高级研究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理事,北京环球艺术院名誉副院长,青海江源民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青海分院院长,曲阜鸿儒书画院常务理事。
넶35 2022-01-13 -
金牌艺术家—— 范曾全球推荐
-
金牌艺术家——于文江全球推荐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
【习近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汇报了《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习近平详细询问演出走出去等情况。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2019-08-21
-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2019-07-17
-
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才能有“生活”——记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汉中市南郑区七鸭子村位于黎坪镇以西8公里处,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只有335户,1008个村民。村子虽小,却在这几年在村容村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脱贫攻坚的不懈努力,也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
2019-05-09
-
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近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到民间传说等,他都要仔细阅读史料,研究民间故事,梳理每个面具的寓意,然后画创作稿,湿木头晾干,再上浆,打磨,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2019-05-09
- 2012-04-26
- 2012-04-26
- 2019-08-28
- 2019-08-21
- 2019-08-21
-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