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90周年纪念专场领衔西泠2017秋拍

2017秋拍已接近收官阶段,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秋季大拍将于下周揭开帷幕。2018年恰逢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西泠秋拍为此特地推出“‘国’‘美’九十年: 从国立艺专到中国美院”纪念专场,成为这次秋拍的最大看点。

吴大羽:1950年代作品拍场唯一

吴大羽 瓶花

吴大羽《瓶花》

整个专场最夺人眼球的,是吴大羽1950年代创作的《瓶花》。据西泠拍卖专家考证,这是拍卖场上唯一一件艺术家创作于1950年代的作品。

“他是一颗被遗忘、被发现的星”,著名艺术大师吴冠中语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吴大羽。他认为:“吴大羽是杭州艺专的旗帜,杭州艺专则是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旗帜,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吴大羽就提出了“势象”(Dynamic Expressionism)理论。这源于他1920年代旅法期间的见闻,在法国学成回国后,结合中国哲学、诗学、书法与绘画观念,他进一步形成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到了1950年代,他的创作从入世的“为人生而艺术”发展到出世的“为艺术而艺术”。

据著名艺术家闵希文回忆:“我和凃克这一时期去他家时,他也会偶然让我们进他的客厅,当我抬头看到羽师的这些画时,我是十分惊讶的,先后大约有20幅……这些非具象的作品在当时不仅不被艺术界赏认,还要受到严厉的批评。这羽师不会不了解,他又是一向谨小慎微,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证明他对艺术的热爱到了不顾自身安危的程度。”

“我自己尊重我自己认为的真理,比暗中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对于生死,我看的很清楚,我要对工作负责任,对死有交代。”吴大羽对这一批画作非常小心:不签名、不留日期、没有题目。他说:“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感受的瞬间迸发,自由自在,任何人也无法再现,连自己也不行,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

吴大羽逝于1988年,他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甚少,因早年创作的许多巨幅油画以及大量中小作品都毁于战争或“文革”期间,今天有幸得以保存的,只有晚年所作的油画、部分草图、速写、素描及艺术心得、随笔、诗稿等。所以,西泠拍卖把这件1950年代的油画作品视为中国抽象艺术的原点,对于吴大羽个人的艺术生涯和中国油画抽象艺术的研究,都具有补充和再发现的重要意义。

西泠拍卖的油画雕塑部经理马进对笔者表示,此画估价为1200万到1800万元,根据是吴大羽作品的行情。吴大羽1980年代创作的抽象画已经拍到了1800万港元的拍卖纪录。西泠这件是1950年代创作的,从稀缺性来看,这个估价很合理。

林风眠:独特的“风眠体”

林风眠 瓶花图

林风眠《瓶花图》

林风眠从西方的印象主义汲取精华,嫁接于中国传统水墨,形成了独特的“风眠体”。静物画《瓶花图》创作于1940年代,以油画的手法将玻璃器皿、花瓶与花朵映衬在沉稳的背景中。

移居上海后,在著名画家关良的影响下,林风眠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戏曲,其中1960年代与评弹艺术家黄異庵交往密切,而身兼篆刻家、书法家的黄異庵,为林风眠刻过多方私印,林风眠也绘制作品赠予黄異庵以表友谊。《花卉》品即为林风眠在此期间精心绘制并赠予黄異庵的佳作。

17秋拍 林风眠 花卉(黄異庵上款)

林风眠《花卉》

1977年林风眠获批准探亲,由上海定居香港,中侨国产百货公司楼上临时堆货的货仓成为他生活作画的画室。《理鬓图》有着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是林风眠创造的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女性美。此时的林风眠在香港过着深居简出的活着,除了艺术,已经无太多追求。

林风眠 理鬓图

林风眠《理鬓图》

堪称拼盘:专场浓缩美术史

1928年,林风眠出任国立艺术院校长后,不负蔡元培的厚爱,云集昔日“霍普斯”好友,举办运动社,创办《阿波罗》、《亚当娜》等新艺术运动期刊,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理念,吸引了吴大羽、潘天寿、王悦之等一批艺坛领袖,带领国立艺专走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又率领国立艺专教员、学生向西迁移,1938年杭州、北平两家艺校合并,西迁至昆明,滕固、吕凤子、傅雷、关良、丰子恺在这一段时间加入了国立艺专。

马进透露,西泠拍卖为此推出的纪念专场更不拘一格,囊括了“国油版雕”多个艺术样式,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与颜文梁、关良、吴作人等人的西画,也有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等名家的水墨,更有耿建翌等当代艺术家的力作,堪称浓缩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大拼盘。


2017年12月16日 10:25
浏览量:2688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