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国

CULTURE POWER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画家何家英

在中国画的创作方面,中西相融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但有学者质疑这一课题的合理性,认为中国画传统有足够的再生能力,不需要借助西画,中西融和会侵蚀中国画的纯粹性等等。重新寻找传统的血脉、文理是必要的,但以此否定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融和的成果却是很难站住脚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画家何家英既重视发掘、承扬传统,又不拘守成法,他超越中西做跨文化的借鉴与吸收,用以创构工笔画新的语言体系、创生新的艺术技巧。

阿坝风情组画之二 何家英作品

何家英明确提出“衡中西以相融”的主张。他说,在我这个时代,所学的文化本身就是中西结合的,所以没有办法逃避西方文化的影响,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血液里面必然的成分。这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弱点,但同时也正因为西学的介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西方的东西。回头再看中国传统的时候,就感觉中国传统的东西越看越好,奥妙无穷。这样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自然的。在我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是冷静地来看待、来衡量和比较的,把中西绘画和中西文化纵向、横向的比较之后,我认为两个传统中都有十分可贵的遗产,不可以丢弃,它是一个人类根本的东西,它蕴涵着人类终极价值观和生命意识。

贵妃出浴 何家英作品

他在《衡中西以相融》一文中说:人们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产生无数新造。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春城无处不飞花 何家英作品

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我特别喜欢那句名言:“西来意即东土法。”于是深信: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纳两画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雄浑雅健、造型饱满、高逸充盈、朴素自然这样高的水准,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以降和“文革”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无关,甚至都走向了反面。前者纤弱而萎靡,后者空洞而矫饰。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街道主任 何家英作品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现代性”还未完成,又“后现代”地“解构”了。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的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我们实践上的参照,这种实实在在的启悟益人神智。

濠江余怀 何家英作品

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冷露 何家英作品

何家英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西方绘画当中找到了绘画根本的东西。他曾认认真真地学习过黄胄、蒋兆和等前辈的作品,他们对何家英的艺术起了先导的作用,尤其是黄胄给予他很大影响,他的成名之作水墨写意中国画《春城无处不飞花》就是学黄胄而作的。

凉风诱我对花眠 何家英作品

何家英说自己一直喜欢写意画,也没想到这辈子会画工笔画。何家英早期的工笔人物画曾为画坛带来一股新的生机,传统的笔墨表现形式,院体工笔画的绘画语言,加之西方色彩与透视关系的运用,将素描中的线条美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之美很好的结合统一,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画风。即便这一点变革在当时也很具有独创精神,他完全改变了黄胄大写意速写人物画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

何家英

在他看来,工笔和写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笔可以描摹得比较深入细致,写意可以发挥得更加舒展随性。因此,只有具备了二者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家。

无声 何家英作品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何家英在工笔画领域能取得的重大成就,自然与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分不开。在他眼里,继承传统和创新其实是“一事两步”,“真有传统者总想为创新开路,真求创新者不会拿传统祭刀”,这也是他对自己创作的要求。他力求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心语 何家英作品

浏览量:881010

何家英

  • 金牌艺术家——范迪安全球推荐

    范迪安,1955年9月出生,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加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199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6年3月兼任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201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37 2022-01-18
  • 金牌艺术家—— 范曾全球推荐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27 2022-01-12
  • 金牌艺术家——于文江全球推荐

    于文江,中国著名人物画家,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法国鲁拉德骑士团成员,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19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