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国

CULTURE POWER

江明贤:水墨世界,艺术人生

文章来源_网络

江明贤,一位来自宝岛台湾,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一位传承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又融合西方绘画理念的美学大师;一位频繁往来两岸之间,致力于文化交流而乐此不疲的睿智学者……曾是第一个来到祖国大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如今,也是第一个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台湾画家,并荣耀成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暨研究员。

其实,对于江明贤,大陆媒体和广大读者并不陌生,仅《台声》杂志就先后专访过多次。但仅仅都是专注于江明贤画作及其画展。而对于这么一位传奇式的两岸知名人物,其艺术生涯、人生阅历、爱国情结等等方面,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零距离地走近大师,立体地感受江明贤的水墨世界、艺术人生。

春池日暖 60×80cm 

从好学懵懂少年

成为有为艺术青年

1942年冬,还是日据时期,江明贤出生在台湾台中县东势镇石城村。父亲执代书业,母亲精善于缝纫,家境总是捉襟见肘。东势镇位于大甲溪岸,清代称为东势角,因以汉人开垦的最东边为名。就地理而言,大甲溪流出中央山脉在东势转向,切流西向,进入中部平原,地理虽偏,岩谷回荡,富秀丽与壮硕之美。就是在这样一个富美之地,和有着贤达胸襟的睿智父母,江明贤在这里度过了小学、中学年代。

在那贫苦的岁月,师范生的公费是当时所有贫苦优秀子弟的唯一选择。1958年,台湾虽然光复,但江家依旧未改贫穷。为减轻父母的生活重担,江明贤毅然选择和考入了省立台北师范艺术科。由此,正式开始接受美术的训练和熏陶。这里在日据时代曾经是石川钦一郎(日本静冈县人,画家。曾多次至台湾任教,是台湾近代西洋美术的启蒙者。)任教的学校,培育出台湾美术第一代的前辈画家,可算是台湾美术界一个重要的摇篮。在校时,江明贤授业于来自上海美专的吴承燕,吴师笔墨承袭黄宾虹,擅长山水、篆隶书法。然而因为黄宾虹风格中的笔墨表现充满浓重与复杂度,这位灵动的少年显然对此还未产生兴趣,四君子题材上则颇有感悟。

风狮爷与民房 137×68cm 

1961年,江明贤从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并任教于台中县丰原小学。非常运气的是,丰原小学的校长是著名的油画家叶火城。而叶火城一眼就看上了这位刚出校门却颇有想法的年轻人。于是,在学校的两年里,他用心地教习江明贤油画技法表现等各种问题,且不断鼓励他要继续上进。果不负校长期望,1964年江明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这是一所台湾一流的美术院校,可谓人才济济,集当时水墨、水彩与油画界的重要师资力量。渡海三家的黄君璧在此主持系务,溥心畲、林玉山、吴咏香、张德语、廖继春、孙多慈、袁枢真、马白水、李泽藩、李石樵、陈慧坤等当时的重要名家都在此执教。这无疑为江明贤得以系统地学习水墨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对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江明贤当然不肯放过,他如鱼得水、如饥似渴。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他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在他的生活时间表里,从来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博览群书、问艺四海。久而久知,“书呆子”的江明贤在学校里不仅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同学们的尊重,而且,因他的好学精神为他奠定了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化视野。

古迹 37×45cm

不仅如此,在这里,经过各种思潮的熏陶和凝练,江明贤还奠定了自己对于美学、艺术的思想基础。他服膺罗丹所说:“天才画家的表现方法各不相同,一如他们的心灵。”由此,他深信:“艺术是源于作者的性灵、思想,内部精神的主观性、必然性所产生的真、善、美;不像科学一般,有个客观的标准。”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学习期间,江明贤创作的《暮归》,荣获了1968年系展第一名,被评为“深具传统根基,富有创意”;毕业后,他又因出色的成绩被母校聘回任教。1972年秋,在创作上日渐成熟且羽翼渐丰的江明贤,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办了人生的首次个展。至此,江明贤在自己认准的艺术道路上踏浪前行。

从逛热西画

到跨出东西艺术成见

自举办个展后,江明贤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有的反而是一种内心的惴惴不安。那段时日,他把自己“关”了起来,不创作、不读书、不交往,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冥思苦索、深思熟虑。终一日,江明贤忽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遂觉自己是在艺术素材、表现内容、形式以及技术的运用上,仍受限于传统中国技术与观点,不能继续深入艺术殿堂,不能入木三分地很好地弘扬博大精深的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北非景色 24×27cm 

江明贤是个敢想、敢做、敢行的人,有了想法,就要付诸实施。1973年2月,江明贤前往西班牙国立马德里圣菲·南多美术学院留学。在这里,他得以接受西洋绘画的传统养成教育,并且开始研究美术史,特别是醉心于素描、油画创作,尤其对人体课程更是投入最多时间。然而,就在江明贤如痴如醉的学习西画时,他的油画教授一句肺腑之言点醒梦中人。一次,教授看了他带去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后,沉思半晌说:“不论你到这里来想学什么,但千万要记住,不要丢掉自己民族特有的东西。”

自此,江明贤打破重重困惑,不再执着于技术表现与素材的差异,开始更为大胆地以自己熟悉的水墨,掌握东西绘画的优长,跨出东西艺术有别的传统成见,再次全身心地投入水墨画创作之中。如果说于1974年创作的作品《西班牙城堡》中,仍能看到试图融会东方意境与西方对景写生之间的隔阂,特别是背后山岭皴法突破传统皴法的局限,墨块与线条渐次趋向于统一,那么日后于1994年创作的作品《布达拉宫》,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成熟而宏伟的气魄。

寒山归棹 29×12cm 

与此同时,在西班牙留学期间,江明贤始终以虔诚的宗教巡礼者的情怀,参访西欧伟大古典主义作品的收藏博物馆普拉多美术馆,留连于西班牙名家葛雷科、委拉兹盖兹以及歌雅的名作前,还不时前往法国、英伦、荷兰、比利时等地参访,研究从古典到前卫之间的作品。这期间,到1974年6月毕业之前为止,江明贤在西班牙共举办6次个展。1974年12月,江明贤来到了美国,一边举行个展一边定居纽约,隔年进入纽约大学选修艺术史,并于圣约翰大学与中华文化中心教授水墨画。这时候的纽约,正是抽象表现主义盛行的颠峰,纽约以其国力取代巴黎,成为新的绘画中心与热量绽放的核心地。然而,江明贤并没有放弃对水墨的执着与热爱,而是以东方固有审美精神的造化与心源那种主客合一的态度,观照外在事物,由此来吸纳西方现代的审美情趣。这时期,他的作品总以水墨的流动性特质,表现纽约摩天大楼建筑,以及美国的野生而壮阔的大自然。1977年9月,江明贤满载着厚厚的艺术积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台湾,从此,新的时代在他面前打开。

纽约夕影 27×24cm

从热衷国外办展

到首展大陆

上世纪80年代,可说为江明贤奠定日后乡土题材的扎实基础的年代,他从1978年开始,连续在东京银座著名的御木本画廊举行4次个展,受到日本画坛瞩目。相对于此,他也以其学习精神接触到日本著名画家的作品,虔诚研究,譬如战前的竹内栖凤、横山大观以及战后的丸木位里、横山操等人的作品都令他惊叹不已。其中,特别是他在1980年,参观著名胶彩画家平山郁夫“丝绸之旅”专题特展时,受到很大冲击与感动。尤其是平山的严谨写生、收集资料、分析、组合、起稿、打底、分层次以及空间表现影响到他日后的创作手法。他认为这些程序使得平山郁夫的大幅作品具有“构图严谨、气势宏伟”的特质。此后,江明贤的作品逐渐少去传统文人绘画那种“遣兴”“聊写胸中逸气”的表现方式,趋向宏伟与变幻多端的严谨构造。

印象周庄 108x97cm

江明贤的艺术发展历程,可说是充满胆识,试图消化、融会东西艺术。每一段历程都可以看到他几乎不舍昼夜试图从东方与西方各取足以展现自我风格的努力与毅力。由东而西的游寓参学,接着由西而东的饱学卧游,随着这股难以抑扼的创作与参学的热忱,1988年2月江明贤来到香港举行个展,并与中国水墨大家刘海粟进行了餐叙。从此,江明贤似乎找到了他一路而追求的艺术之根。

1988年7月5日,江明贤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推荐和帮助下,应中华文化联谊会之邀访问大陆,突破当时海峡两岸分隔40年的现实局面,以60幅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随之于上海美术馆展出,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到大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在北京,江明贤有幸拜访了水墨大家李可染,对于出自于黄宾虹高足的李可染画风,有所领悟。同时,借由这次大陆画展,他还有幸结识了吴作人、黄苗子、程十发等一批前辈画家。

神龙 69×45cm 

这次破冰之旅,为江明贤艺术生涯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他的创作激情喷薄而出,更让他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充满期待。此后,江明贤积极行走于两岸之间,从长安古城、黄河大铁桥到敦煌月牙泉,从嘉峪关、凤凰古城、黄鹤楼到山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从苏州虎丘、上海豫园到延安印象、扬州何园,从鼓浪屿、龙胜梯田到富春江畔、卢沟晓月……他像对待所熟悉的台湾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一样,精心营造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每一个画面,每一处美景,江明贤都倾注着无比浓厚的情思,使它们成为令无数人心动的卧游对象。而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黄山上巧遇“十上黄山”的画坛大家刘海粟,两人在黄山合作了一幅画作《黄岳雄姿》,画毕大师将这幅画作送给了他,并告诉他说,天下名山,黄山最美,雄奇无匹。希望他能多来走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大陆美好的河山。

首次“登陆”,也让江明贤以难以抑制的心情道出多年深藏在心底深处的宏愿:中国画家要为中华民族而画。便开始专攻描绘大陆的山山水水。他认为,“世界美术史没有中国画这一章,是不完整的,而中国美术史没有台湾这一节,也将是一大缺憾。中国画发展到现在,有两大流派。一派在大陆,以北京为中心;一派在海外,以台湾为中心,两者合而为一才完整。两岸画家切磋画艺,促进互相了解、彼此认同,才能达到文化上的‘认祖归宗’。

玉山初晓 137×68cm 

从全力创作

到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

江明贤是个有着超强旺盛创作力的画家。自1997年始,他的创作开始迈向独创而圆熟,开始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以及围绕自己的民族而勤奋耕耘。1997年9月,江明贤应全民电视台邀请主持“画说台湾”文化艺术节目,此时,他将深刻的历史感怀融入画中,成功地塑造出东方水墨画的千古里程碑。这段台湾古迹之旅,是将生长自己的土地与自己数十年来东西学习的经历合而为一。这是一种生命与文化的融会,同时也是自我与抽象历史的深沉对话。他不以传统文人那种独然歌咏风花雪月而自满,而是经由文献的阅读,现场踏查、速写、拍照、分析、组合的过程,重要的是那种接触对象所产生的内在情愫的感动,使得他的作品突破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包袱,构图变化多端,题材俯拾即是,天机自成。他画台北的龙山寺、三峡的祖师庙,画高雄港,画淡水河,画玉山,画八仙山。他要把那些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用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留下来。至今他已画下全台三分之二的古迹,已有200多幅作品。

龙门石窟 96×180cm 

“画我台湾,如同七十年前连雅堂先生撰写《台湾通史》的心境,这是一个台湾乡下孩子走遍了万水千山,学会了中西绘画技法之后,为台湾——我的母亲,所要尽的一份孝心。”江明贤说:“虽然每一幅作品都是以写生为起点,但却本着观物以情,移情入物,托物变情,主客交融,物我一体的情怀,再用‘心’重新型塑,以满足水墨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要求。”

对于江明贤来说,熟悉的土地还有海峡彼岸。自首次到大陆办个展之后,虽说回台丢了公职,又被禁出两年,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作为艺术家,其民族之魂尤在。随后,十多年间,他除频繁应邀约前来大陆各地举办展览或出席学术研讨会,再就是依旧将笔墨伸向大陆景光,仅黄山他就画了100多幅。

丽江古城 96x90cm

“世界五大洲,我走了不少地方,觉得最美的山水还是在祖国大陆。”江明贤说,要画好大陆的山水,除了实地写生体悟,还必须多读好的游记,才能下笔如有神,他始终认为,创作离不开生活。“一幅成熟的作品必须包含时代性、地域性与个人风格3个要素,而一个大艺术家的养成,必须经由技巧的学习、理论的钻研,最后萌生出属于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

迄今,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逐渐开放和日趋频繁,江明贤往来其间,越发“如鱼得水”起来。特别是2011年8月,由两岸选派的台湾画家江明贤和大陆画家宋雨桂共同主笔的《新富山春居图》得以完成,从而标志着江明贤作为民族画家在两岸的社会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这幅从筹划到完成画作历时一年、长达66米的《新富山春居图》,不仅是两岸艺术家联手合作的艺术结晶,对于两岸同胞更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从第一次“登陆”至今,他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大陆写生和交流的次数了。除了自己的采风创作,多年来频繁行走于两岸的江明贤,为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促进两岸艺术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浏览量:881010

江明贤:水墨世界,艺术人生

  • 金牌艺术家——范迪安全球推荐

    范迪安,1955年9月出生,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加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199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6年3月兼任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201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37 2022-01-18
  • 金牌艺术家—— 范曾全球推荐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27 2022-01-12
  • 金牌艺术家——于文江全球推荐

    于文江,中国著名人物画家,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法国鲁拉德骑士团成员,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19 2022-02-24